臻藏天下:“造字高手”徐冰—用艺术的语言看懂《天书》

臻藏天下:“造字高手”徐冰—用艺术的语言看懂《天书》

徐冰对文字有极大的兴趣,作品大多关注文字语言。其于1987年起用四年时间参照《康熙字典》,设计并刻制了四千多个,平行对位地编造出一套极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假字,不可识别的宋版风格的“伪汉字”,并采用活字印刷的方法印在大张的连续宣纸及传统书卷上,即这就是徐冰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1993年,徐冰旅居美国,自认在英文语境中无法进行深入的表达,再度异想天开,将中英文杂交到一起,创造了一套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英文方块字”。

有人问徐冰,把中文改成了英文,中国人会不会不高兴。徐冰说,中国人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把英文改成了中文。英文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介于两种概念之间,两边都属于又都不属于

《天书》作品自1988年首次展出后就一直是热烈讨论的对象。据说有位商务印书馆的老先生看了,却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这让他很恼火”。对现代艺术有经验的读者则说:“这部作品是对他的文化依赖的警告。”徐冰自己评价《天书》说:“这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就像一个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严肃、认真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书》充满矛盾。”

如果说《天书》对传统文化体系的解构性对知识分子来说更有杀伤力,那么《地书》却是一本文盲都可以看懂的书,《地书》是一本用各类标识语言写成的书。这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对它的识读能力不在于读者的教育程度和书本知识的多少, 也不必通过传统的教育渠道获得,而是取决于读者介入当代生活的程度。不管是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文字是文化概念里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是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即是对人的思维最本质部分的改造。”在徐冰看来,汉字与图形难解难分的关系,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性格、看世界的态度,以至中国今天的样貌。“在世界文字复杂的编码系统中,在汉字独有的特性中,还有哪些有待发现,并在人类文明建设中起作用的东西?这始终是我感兴趣的课题。”

2021年的2月1日,一枚名为“徐冰天书号”的艺术火箭在中国酒泉点火发射,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发射,也是首枚以艺术之名发射的火箭。这枚火箭涂装采用文字作为视觉主体,其中火箭名称使用的是方正字库与艺术家徐冰合作设计的“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箭体上布满了《天书》文字,子级箭在完成推进任务后与载荷舱分离,回落地表;此外,火箭内还安装了一个5.5cm立方体形的“天书魔方”,按计划卫星将传回魔方在外太空的即时影像。这些《天书》文字随着火箭经历上天入地的过程,在火力推送、大气摩擦、箭体陨落等自然力量的再造中,呈现出独特的作品形态。

而作为中文字体设计领域的领导者,方正字库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彩的字体和定制化的字体服务,可以针对合作对象的品牌定位和特殊需求,通过字体设计凸显品牌的差异性,打造完整的品牌视觉形象载体,透过字体传递品牌价值。由方正字库与徐冰共同打磨的这套方正“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正是以汉字为媒介,通过匠心设计和专业服务,展现出艺术、科技、文字结合的魅力。

徐冰是发明语言文字的大师,从《天书》《英文方块字》到《地书》,他以文字的解构和建构为理念,将不同的文化进行嫁接,既展现了普天同文的理想,也是对于文字背后代表的文化和思想的一种核验。他从艺术的视角,多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新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他也时刻关注时局冷暖,将其作为自身艺术创作的养料。

注:文章和图片有些来源于网络,不存在侵权行为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