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说的大学士到底是什么官,属于几品,有何作用

古代经常说的大学士到底是什么官,属于几品,有何作用

在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皇帝封赏大臣的场景,而有些人则被封为大学士,这个官职似乎很重要,但很多人对其具体职责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大学士的神秘面纱,了解一下这个官职究竟是什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唐朝,大学士首次出现,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和起草诏书等,权限相对较小。随后的五代十国、宋朝、元朝也设有大学士,但其具体职责和地位并不高。然而,在明朝,大学士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但由于公务繁多,皇帝难以亲自处理,于是设立了内阁来协助处理奏章。这时的大学士更像是秘书,没有实权,皇帝说废除就废除,其地位屈居次要。这些大学士还要加上殿、阁作为尊称,分为六个级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每个大学士的职责各异。中和殿大学士相当于秘书长,负责整体规划,其他大学士在他的领导下协助处理具体事务。保和殿大学士在乾隆时期成为大学士之首,类似于副秘书长,不负责具体事务。文华殿大学士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武英殿大学士主要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上掌握宰相之权。文渊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是文臣最高官位,但通常要求非翰林出身不得授此官。东阁大学士负责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等。

展开全文

尽管明朝时期这六个大学士的级别并不高,仅为五品官职,但在清朝时却有了显著提升,升为一品。不论级别高低,大学士的权限都相当大。然而,大学士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其职位并非正式国家官职,皇帝可以随意任免,权力完全掌握在皇权之中,体现了皇权专制的一种表现。

总体而言,大学士在古代扮演着秘书和协助处理事务的角色,尽管权力较大,但也受制于皇帝的任免。这种设立大学士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封建制度中的权力结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