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译文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旧时:晋代。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寻常:平常。

赏析诗人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表达出诗人对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完善

原文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寻常:平常。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金陵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下这首诗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31-633

2、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35-141

简析

《乌衣巷》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为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触目却野草丛生、荒凉残照,叫人生出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诗人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非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反映出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发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思考,寓意深刻,语浅意深。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钱福《明日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孙洙《河满子·秋怨》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中说·卷二·天地篇》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相关推荐

也门港口介绍
365体育网址备用

也门港口介绍

📅 09-27 👁️ 2060
鸭子杀完后如何去细毛,可以采用拔毛蜡拔掉细毛
365体育论坛网址

鸭子杀完后如何去细毛,可以采用拔毛蜡拔掉细毛

📅 06-29 👁️ 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