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时,李世民决定发动反攻,指挥部分部队引开秦军,然后亲自带领主力从另一个方向突袭。秦军溃败,退往折墌,李世民乘胜追击,渡过泾水围攻折塘城,半夜时守城的秦军纷纷投降,薛仁杲无路可走,只得出城投降。李世民巧妙地以“粮食牌”耗尽敌人之力,最终成功消灭薛仁杲。
接下来是唐朝的第二场战役,李世民面对的是北方的刘武周。公元619年,刘武周攻占太原,并派大将宋金刚向南进攻,迅速占领了晋州、绛州和龙门等地,关中地区震动。李渊原计划放弃河东防线,专心守卫关西,但李世民却坚持不同的观点,向李渊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太原是王业的根基,若弃之,实为国之大损。请借兵三万,必定能恢复汾晋,平定武周。”
11月,李世民渡过黄河,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宋金刚军队对峙。李世民依然打起了“粮食牌”:他坚守不出,切断了宋金刚的补给线,等待敌人因粮草不足而溃退。两个月后,宋金刚因粮草匮乏,选择撤退。李世民乘胜追击,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与宋金刚的部队交战,最终宋金刚大败,刘武周也在突厥的追击下被杀。公元620年,李世民成功收复太原。
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还俘获了尉迟敬德——后来被神化为门神的大将。李世民彻底消除了西北和北方的威胁,为之后的东征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李世民挥师东进,目标直指河南的王世充集团。王世充曾是隋炀帝派来镇压瓦岗军的军事力量,在瓦岗军李密败北后,他在618年于洛阳自立为帝,建立郑国。若王世充最终胜利,历史将被改写为大郑历史,而非大唐。但李世民带领唐军展现了强大的攻势,逐步压缩王世充的势力。
至620年底,唐军已包围了洛阳,王世充在城中焦虑万分。李世民断绝了王世充的粮道,使其孤立无援。王世充急忙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当时是河北、山东地区最强的起义军首领,出身农民,于618年称帝,国号夏。窦建德认为,唐军消灭王世充后,将会进攻夏国,因此他带领10万大军来救援王世充。
这让唐军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局面,但李世民却冷静应对,决定围点打援,命令手下协助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他自己则带领精骑3500人急速前往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关镇西北)拦截窦建德的进军。窦建德的军队在虎牢关遭遇唐军的阻击,几次进攻都未能成功,而李世民则巧妙地切断了夏军的粮道。
三个月后,李世民用假象迷惑窦建德,成功诱敌深入。窦建德全军出击,但当他们从早上进攻至中午时,因长时间未见唐军出战,军心已乱,饥饿困乏。李世民见状立即下令攻击,唐军铁骑疾驰而至,直冲夏军阵地,窦建德的军队迅速崩溃。李世民追杀30多里,俘获敌军5万余人,窦建德本人也被俘。
虎牢之战后,王世充试图突围南下,却因部下的反对不得不投降。王世充的失败标志着河南和河北的完全归唐,唐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李世民指挥的“三大战役”中,巧妙地运用了“粮食牌”,成功消耗敌人力量,最终使唐朝统一。虽然李世民并非太子,但凭借这三场战役的胜利,他不仅掌握了唐军的军权,成为了国家的实质领导者,也为他之后顺利继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